查看當前目錄:ls –a(-c)(-d)/home… ll:查看當前目錄下的文件屬性
改變當前工作目錄:cd
復制文件/目錄:cp
移動或更名:mv
刪除文件/目錄:rm
改變文件權限:chmod
創建目錄:mkdir
查看目錄大小:du 查看當前路徑:pwd
文本編輯器 vim: 命令行模式 -> i ->插入模式 -> esc -> 命令行模式
命令行模式 -> : ->底行模式 -> esc -> 命令行模式
emacs
網絡設置:(1)橋接模式
外部網絡 — 路由器
| : |
計算機IP1 — 虛擬機IP2 計算機IP3
(2)主機模式
計算機A — 虛擬機
(3)NAT模式
外部網絡 — 路由器
| |
計算機IP1 計算機IP3
|
虛擬機IP1
注:網絡配置之前關閉虛擬機,后重啟
下載程序 (1)bootloader 啟動引導
到開發板 (2)Linux 操作系統(內核)
(3)Linux 應用程序和文件
方法一:第一步PC通過JTAG將bootloader下載到norflash;第二步PC通過USB將Linux下載到nandflash。
方法二:第一步PC通過windows中的燒寫軟件或Linux中的dd命令將bootloader下載到SD卡中;第二步將SD卡插入開發板,啟動方式選擇SD卡啟動;第三步PC通過USB將Linux下載到nandflash。
Vivi就是bootloader。方法一中的第一步和方法二中的第一、二步為的是下載bootloader到小flash或臨時flash中;方法一中的第二步和方法二中的第三步還需要重新下載bootloader到以后長期使用的大flash中,再下載Linux內核,最后下載應用軟件和文件(所有下載先到內存,后自動到flash)。
第一步中的bootloader下載是為后面重新下載bootloader及文件提供基礎和平臺,做的是一個臨時bootloader。JTAG燒寫、windows燒寫、Linux dd燒寫不是簡單的復制文件進入norflash/SD卡,而是在制作一個啟動項。
可不可以跳過第一步bootloader,直接到第二步bootloader?不可以。因為第二步中的bootloader是先下載到內存中而后自動下載到nandflash中,沒有第一步的bootloader無法進行第二步中的自動下載。
連接USB接口之前,先上電,串口接收到數據后接上USB。第一步先在Linux中電腦安裝(insmod)USB驅動(lsmod);第二步下載bootloader;第三步下載Linux內核;第四步下載應用(d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