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大大小小專場招聘會在各個院校、人才市場陸續展開。年后是大學生、職場人跳槽的高峰期,許多大學生采取“撒網式”的方式在各個平臺投遞求職簡歷。
大學生勤工儉學是好事,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卻容易使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亂了手腳。近年經常聽到大學生簡歷投遞后頻頻受到廣告電話、社交軟件、垃圾郵件騷擾,甚至遭遇詐騙等,讓許多求職者苦不堪言,隨著互聯網等自媒體的發展,網上投遞簡歷為大學生求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大學生缺乏求職經驗,而又求職心切,往往會考慮不周,容易被人利用。神州明達專家提醒大學生在求職時要重視對個人信息隱私的保護,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為防止應聘時個人信息泄露,北京神州明達保密專家提醒求職者,首先,盡量選擇正規的招聘網站投遞簡歷,謹慎填寫個人信息,若如無必要,盡量少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例如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家庭號碼等,防止給不法分子留下任何侵犯機會。當自己找到合適的工作后,可以暫時將招聘網站中的簡歷隱藏或者刪除。其次,大學生要明確自己的求職目標,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不要為了獲取工作機會而大量盲目地投遞簡歷。在發送電子簡歷時也不要輕易公開個人的重要信息,特別是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庭電話等。同時,在接到陌生單位打來的電話時,要詳細詢問了解對方的情況,如單位名稱、性質、經營范圍等,進一步核實后再做出決定。
前些年,煙臺市的幾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莫名其妙的成了貸款人。他們剛進公司參加培訓沒幾天都陸陸續續接到了借貸公司的催款電話。他們這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對方利用,在各個網絡借貸平臺貸了款。其中一名學生稱:“自己被騙了兩萬多。”然后,等同學們反應過來,對方已經徹底音訊全無。經調查后,這些學生得知亞馬遜從來就沒有在煙臺地區招過兼職。學生們聚在一起發現,煙臺地區的高校至少20名學生被騙。
經調查發現,不少招聘網站都需要應聘者填寫真實的個人信息,應聘者一旦注冊成功,就意味著同意相關條款,發生任何信息泄露問題,網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對此,相關法律人士表示,網站自制的協議一般為格式條款,其效力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對于客戶提供的各種資料,網站應該承擔一定的保密義務,一旦發生客戶資料泄露的情況,如果是因為網站對于資料管理的疏漏造成的,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另外,一般在正規的招聘網站中都可以設置是否公開個人簡歷信息。求職者不妨注意通過這項功能對自己的信息進行局部或者整體的保密。學習應開展宣傳活動,以及就業法律、政策等方面知識的培訓,讓大家提前認知謹慎管理個人信息的必要性、重要性。